肛瘘的症状、病因及治疗
钟祥佑安医院中医肛肠主治医师陈桂菊
定义: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异常管道,由内口、瘘管、外口三部分组成。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,多为一个;外口在肛周皮肤上,可为一个或多个,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,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,任何年龄都可发病,多见于青壮年男性。
病因: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。瘘道多在肛门括约肌之间通过,由于括约肌经常不断地收缩与舒张,压迫瘘道,影响脓液的排除,容易贮脓感染而难以愈合。直肠内有一定的压力,将直肠感染物质如粪便、气体,可经常不断地从内口进入瘘道,刺激腔壁,继发感染后由外口排出,也是造成瘘道的原因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,脓液排出,脓腔逐渐缩小,外部破溃口和切口也缩小,腔壁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,因而不能自然闭合。 瘘道弯曲、或有窦、分支,引流不通畅,脓液潴留,反复感染,造成瘘道不易愈合。其它疾病收起的难以自愈而形成特殊性肛瘘。
症状: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、血性、粘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。较大的高位肛瘘,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,不受括约肌控制,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。由于分泌物的刺激,使肛门部潮湿、瘙痒,有时形成湿疹。当外口愈合,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,可感到明显疼痛,同时可伴有发热、寒颤、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,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,症状缓解。抗炎等保守治疗容易使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。
治疗:同济医大专家诊疗中心甘永兵等教授发明的
G—S多功能治疗一体机200510115796可使需要切除的瘘管周边组织蛋白质凝固,血管封闭以减少术中术后出血。操作简单,安全,无需住院,可随治随走。治疗费仅是传统手术切除的1/10。术后仅需抗炎数天,局部换药直至痊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