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
钟祥佑安医院中医肛肠主治医师陈桂菊
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痿,多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裂,经久不愈而形成。多发于20—40岁男性。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;瘘臂和继发性外口组成。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,外口位肛门周围皮肤上。临床将肛痿分为3种,即内瘙与外瘿、单纯性与复杂性肛痿、高位与低位肛瘘。本病的特征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,流脓经久不愈。中医称本病为“悬痈、坐马痈、脏毒”等。
[临床表现]
1.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史,管道外口有反复溃破流脓的特点,有间断性肿胀、疼痛。
2.癀口溢脓:脓液稀薄,或多或少,时有时无,或排气,或有粪便流出。急性炎症期溢脓较多,脓稠浊带有臭味,伴有发热。
3.肛周湿痒;由于脓液刺激,局部潮湿、瘙痒,可见湿疹样改变。
4.排便不畅;见于复杂性肛瘘,肛管纤维化狭窄。
[诊断]
1.可见肛周皮肤有一个或多个瘘口,外口可有外突的肉芽组织,浅表肛痿在内外口之间可摸到条索状物,挤压有脓性物排出。
2.探针检查:由皮肤瘘口伸人探针,可与肛诊的手指接触,确定内口的位置。
3.染色检查:经瘘口注入美蓝,预置于肛门内的纱布染蓝,以确定内口的位置。
4.瘘口碘油选影:了解瘘管的走向与范围。
5.纤维结肠镜检;对因克隆病、溃疡性结肠炎所致的瘘管,有诊断意义。
6.病理诊断;排除绍桉性瘘或瘘管恶性变。
[治疗]
1.西医药治疗
(1)手术治疗:分有肛癀切开或切除术、肛瘘挂线术、乙状结肠造口术、激光手术等。具体手术式略。肛瘘急性感染期不宜实施手术。克隆病、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肛瘘,须先治原发病。
(2)术后治疗:每日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,创腔用油纱条填充。结核性肛瘘用链霉素或雷米封溶液换药。挂线术应注意橡皮筋的松紧度,需随时调整勒紧。
(3)抗生素治疗:急性感染期、术后,均需投以足量抗生素,如四环素、庆大霉素等。
2.中药外治法
①外洗法:炎症期:生大黄20克、苦参30克、蛇床子20克、百部60克,煎水薰洗。
②外敷药:蕉洗后,先用药捻或药丁插至瘘管口再后退少许,外敷黄连膏、如意金黄膏、红升丹等,外盖灭菌敷料固定。隔日换药1次。
[预防与调养]
1,锻炼身体、增强体质、提高抗病能力。
2.合理饮食、预防消化系统疾病,及时治疗慢性疾病,如慢性腹泻、习惯性便秘等。
3.如出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,早期应热浴,外敷抗菌消炎药,如无好转,应及早就医切开引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