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概念
葡萄膜炎是眼科急重症难治之病,由于发病急,变化快,反复发作;并出现严重并发症,严重影响视力,甚至失明,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。由于此病病因复杂,无法针对性治疗,目前西医主要运用激素治疗,但容易反复发作,效果很不理想。多年来我们在临床中运用中药治疗葡萄膜炎 ,效果非常好;我们选用的中药即有一定的抗炎作用,可产生协同作用,提高疗效;又能在改善临床症状,减少激素不良反应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,能够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。只要坚持治疗,葡萄膜炎是完全可以治愈的。
二、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
(一)前葡萄膜炎
1、眼痛、畏光、流泪、视力下降
2、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
3、房水混浊、角膜后有沉着物,甚则前房纤维渗出或前房积脓
4、虹膜肿胀,纹理不清,瞳孔后粘连
5、伴见全身病变表现
(二)后葡萄膜炎(脉络膜炎)
1、视力严重下降,视力减退程度取决于病变部位和玻璃体混浊的程度。如发生在黄斑部,严重影响视力。
2、闪光感,为炎症引起的视网膜刺激症状。
3、视力变形,为水肿或渗出导致视网膜、视细胞排列紊乱所致。
4、眼底检查:可见多处渗出灶,网膜水肿及眼底出血;晚期病人可见眼底色素沉着,晚霞状眼底,瘢痕,增殖性改变,以及网膜下新生血管。
(三)全葡萄膜炎
当虹膜、睫状体及脉络膜同时或先后发生炎症时,称为全葡萄膜炎。
三、病因病机
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相当复杂,涉及有外伤感染,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。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。
(一)感染性:由细菌、病毒、真菌、立克次体、寄生虫等病源体感染所致。
(二)非感染性:又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
1、外源性:主要由于外伤、手术等物理性损伤、酸碱及药物等化学性损伤所致,血—眼屏障破坏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。
2、内源性:是主要和最常见的病因。主要是由于免疫反应及对变性组织坏死,肿瘤组织的反应所致。
四、中医理论研究与治疗
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,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,或有内热;多与肝、肾、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。肝为多气多血之脏,肝主疏泄,肝开窍于目,肝经风热或肝郁化火,热邪上扰,灼伤眼仁,或嗜好肥甘厚味,酿成脾胃湿热,热邪上蒸于目,熏灼瞳仁,或素体阴虚,病久伤阴,肝肾阴亏,虚火上炎,目睛受损,或由眼部邻近组织病变波及眼内脉络致使气血瘀积。血循环障碍而致病。
葡萄膜炎,如发生在前中部即虹膜睫状体炎,类似中医“瞳神紧小”,在后部葡萄膜(即脉络膜炎),则归属“云雾移晴”、“视瞻昏渺”等范畴。
葡萄膜炎治疗方法:中医中药。
甘院长认为:人体是由阴、阳两大物质基础及其所产生的功能构成的,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,包括眼睛也不例外。作为人体的视觉器官——眼睛是由脏腑阴阳精气升腾结聚而成。眼内的各个组织都和某种内脏相应的。因而其表现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,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内脏的情况。所以,我们对待任何一种眼病必须视作为整个机体的局部病变,而不能单纯地只着眼于眼睛局部的变化。
中医在治疗眼科疾病时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,那就是特别重视眼病与肝肾的关系。中医认为,肝开窍于目而主于肾,说明肝肾与眼的生理、病理关系是极为密切的。只有肝血和肾精充沛、调节正常,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,发挥良好的视力、视觉功能。反之,如果人体的肝血或肾精不足,则造成目睛失养、产生种种眼病,使眼睛形成各种病变,视物模糊不清昏花、视力下降、眼前黑影飘动、事物变形、重影、怕光、流泪、干涩头昏眼肿。部分病人有腰酸、胀、梦多、耳鸣等并发症。因此,中医在防治眼病时特别强调补肝血、益肾精,促使人体的血液循环。 研制了独特眼病复明系列方剂;辩症施治,对症下药,对葡萄膜炎变性等病疗效显著,弥补了国内外治疗此病只能缓解,副作用多等不足。使众多患者从见光明。